A物流公司倉庫的功能區分為8個部分,包括包裝區、儲存區、出庫區、入庫區、入庫暫存區、成品暫存區、設備區和辦公生活區(包括辦公區和用餐區),通過實地調查得到現有布局,如圖1所示。
(1)作業移動路徑交叉。由于入庫作業區域分布在倉庫的中間部分,而儲存區和包裝區分布在兩側,造成了儲存區與包裝區及成品暫存區的距離較遠,造成揀貨出庫作業和成品儲存作業與入庫作業的移動路徑交叉問題。
(2)作業移動距離較長。入庫暫存區的布局比較分散,與包裝區的距離較長,儲存區與出庫區距離較長,成品暫存區與儲存區的距離較長,增加了作業移動距離。
(3)搬運工作量較大。在實際調查中發現儲存區的面積較大,有些庫位存放的汽車零部件沒有訂單需求,長時間存放在倉庫,占用空間,造成浪費;包裝區和成品暫存區的面積較小,根據倉庫實際作業情況來看,這兩個功能區的零部件移動量較大,需要對其進行適當調整,以便于倉庫作業的有序合理進行。
通過倉庫搬運托盤量,依據A、E、I、O、U和X六個等級,得出倉庫功能區物流相關圖,如圖2所示。
倉庫功能區之間除了存在物流關系外,非物流關系也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汽車零部件倉儲的特點,依據使用設備工具相似性、儲存零部件相似性、操作流程連續性、人員溝通程度、管理方便性、安全性等6個因素[1],通過實際調查分析,得出倉庫功能區非物流相關圖,如圖3所示。
將物流與非物流的比重設置為a∶b=3∶1,依據綜合相互關系的計算分析過程[2],得出倉庫功能區綜合相關圖,如圖4所示。
將倉庫功能區綜合相互關系圖轉化為左三角和右三角對稱分布的形式,然后依據等級的量化值[3],作出功能區綜合接近程度排序表如表1所示。
表1 倉庫功能區綜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下載原表
根據表1,將入庫區、入庫暫存區、包裝區、成品暫存區、儲存區、出庫區、設備區和辦公生活區,編碼為1、2、3、4、5、6、7、8;并將作業區域即入庫區、出庫區和包裝區用圓形表示,存儲區域即入庫暫存區、成品暫存區和儲存區用方形表示,其余的用三角形表示,得出倉庫功能區空間關系圖,如圖5所示。
根據圖5和圖1,得到倉庫功能區布局調整和面積分布,如圖6所示和圖7所示,其中各區域面積為:儲存區:570m2×4=2 280m2,包裝區:390m2×2=780m2,成品暫存區:180m2×2=360m2,入庫暫存區:342m2×2+270m2=954m2,設備區(C):72m2,辦公生活區:114平方米,入庫區、出庫區:88m2。調整前后方案搬運工作量對比,見表2。調整后的布局方案比調整前的布局方案搬運工作量減少了17%,移動距離減少了36.5%。
表2 調整前后搬運工作量對比表 下載原表
倉庫功能區布局直接影響到倉庫的作業效率。針對A物流公司倉庫現場調查,運用SLP方法,對其功能區進行布局調整,從搬運效率和移動距離兩個方面進行了對比,調整后布局效果較好。
標簽:
上一篇: 一種適用于班組倉庫貨物管理的智能倉庫系統
下一篇: 供應與需求均衡的綜合立體倉庫方案設計